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实习记者 余洋
有关中国下一座“奥运之城”的讨论,再起波澜。
9月26日,上海副市长解冬在介绍上海推进世界著名体育城市建设有关情况时透露,上海已成功申办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比赛,并表示作为奥运会资格系列赛的承办地,2024年5月举行自由式小轮车、滑板、霹雳舞、攀岩四项运动的赛事项目。
在很多人看来,这有迹可循。就在今年5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造访上海,上海市市长龚正在会见巴赫时提出,上海将加快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并在国际奥委会的指导下,引进更多国际顶级赛事。一席话引发外界各种猜测。
上海一心要建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这其中,拥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体育赛事的组合体系,在举办国际顶级的重大赛事、职业联赛方面全球领先,是关键要素。就职业体育来说,上海不缺底气,但要达到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这一目标,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环——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
迄今为止,上海尚无承办国际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的经验。特别是今年以来,随着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先后举行,国际大型综合性赛事的中国“朋友圈”不断扩围,俨然成为中国塔尖城市的“硬性指标”。传言已久的上海,会迈出这关键一步吗?
“申奥”情结
早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不久后,有关上海“申奥”的话题就开始出现,并且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卷土重来”,并掀起当地强烈关注。回顾这一历程,不难看到当地人对于“申奥”不断加深的憧憬之情。
2011年,一则“据传上海拟申办2028年奥运会”的消息风靡网络,甚至“煞有介事”地透露了“奥运预留地”所在区域。但很快,官方就在接受采访时予以否认,他们提到,这条“谬传”源于上海举办世游会期间,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一句“上海有能力承办奥运会”。
尽管这则传言以“假消息”收场,却拉开了有关上海“申奥”长达十年的讨论。
2014年,一边是北京、张家口二市步入申报冬奥会的流程,一边则是上海市“两会”期间关于“申奥”的提案受到热议。当时,时任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汪小澍建议,上海应考虑申办2028年奥运会。“纽约、巴黎、伦敦和东京这四个国际顶尖大都市在2012年、2016年和2020年三个奥运周期中先后登场亮相”,上海“申奥”象征意义也不言而喻。
当时,也不乏有人持保留意见,如时任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陆小聪就认为,上海“申奥”必须考虑明白,奥运能带来什么、又需要付出多少?在他看来,举全市之力申办一场并非当务之急的盛会,考量社会的价值观判断,对于经济增长而言也非唯一的最佳途径。
但上海国际化程度愈加提升,奥运会的“缺位”就显得愈加“刺眼”。
2015年,上海社科院发布《上海“十三五”发展规划思路研究》一书,再次提出“上海应该申办2028年奥运会”。援引上述汪小澍的理由外,该研究报告还提及2016年即将开园的上海迪士尼乐园,其代表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到2018年,官方也开始行动。先是上海主动反思体育城市建设短板,直陈“没有举办过奥运会这种顶级、全球综合性赛事”是上海的差距;而后,上海政府采购网发布公告《关于申办2032夏季奥运会可行性研究服务的单一来源公示》,被媒体解读为“有意申办奥运会”。随后,上海市体育局解释此举属“构建赛事体系的基础性研究”,无需“过度解读”。
但此时,舆论中支持上海“申奥”的声音已然占据上风。奥林匹克专家易剑东甚至据上述公告分析奥运申请流程指出,“上海市2018年年底探讨申报2032年夏季奥运会的可行性,是一个合理的时间节点”,提前规划和布局将使城市在“申奥”时更有优势。
尽管最终缺席2032年奥运会竞逐,但上海规划中关于申办顶级国际综合性赛事已有所表达——2020年,《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出台,提到“充分发挥长三角三省一市各自比较优势,共同申办举办顶级国际综合性赛事和国际单项赛事”。
办赛能力
迎接大型综合赛事项目,上海早已做好准备。
早在2011年,上海就被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认可“有能力承办奥运会”。如今,如首都体育学院教授兼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高级顾问拉兹洛·瓦伊达分析,从地区的办赛能力和经济规模考虑,中国至少有十座城市具备举办奥运会的能力。面对更多潜在“竞争对手”,上海也并不逊色。
这一点突出体现在上海承办的专业赛事上。
2019年,被业内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并称为世界三大赛事的F1比赛,将其里程碑式的第1000站选在上海。当时,作为承办方的上海久事体育产业发展(集团)副总经理杨亦斌曾提到,当时伦敦、俄罗斯城市均有意争取。上海最终脱颖而出,背后是当地浓厚的赛车观赏文化,以及多年经验累积下的办赛实力。
一个例子是,F1最初进入中国时,北京、珠海等城市先后与F1结缘,但因种种原因未能真正引入中国大奖赛,有业内人士分析,更早一步向F1示好的珠海就差临门一脚,但其赛道软硬件均未通过国际汽联验收,最终不得不“拱手”让给硬实力更为突出的上海。
除了F1之外,上海网球大师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均已举办多届,未来,2024年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2025年世界赛艇锦标赛、2026年场地自行车世界锦标赛等重大赛事还将接连落落“沪”,无不显示出国际赛事对于上海区域优势、场馆优势、配套优势以及接待优势等因素的认可。
更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是引进,上海还筹划自主举办国际性赛事,进一步释放办赛能力。
在上海最新规划中,一个“3+3+3”自主品牌赛事框架得以确立,其中,第一个3,即“三上”,上马、上艇和上帆;第二个3,即足球、篮球、排球3个明日之星赛事;第三个3,即上海超级杯、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和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