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中国各地的地方戏剧,与昆曲、京剧一道统称为“中国戏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推进的当下,地方戏剧发展如何?怎样更好地走向世界?28日,云南省滇剧院院长、著名滇剧表演艺术家王润梅做客云南老年大学“云岭银教课堂”,以传承近300年的滇剧的发展与创新,分享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云南虽偏居中国西南一隅,却拥有包括滇剧、花灯、白剧、彝剧、壮剧、傣剧、佤族清戏等在内的众多地方戏剧,形态多样、剧种丰富、剧目富集。
其中,被誉为"滇粹"的滇剧,与京剧同源异流,是明末清初由移居云南的外乡人带来的秦腔、徽调等融入云南滇曲滇调而成。滇剧善于刻画人物、富有生活气息,流行于云南全省及贵州、四川的部分地区,在缅甸、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也有演唱。
“一方水土养一方戏。”王润梅介绍,戏曲剧种都有着共性,也有着差异。其中,方言和音乐声腔是地方剧种最明显的差异和标志。
以滇剧为例,其以昆明官话为本,形成丝弦、胡琴、襄阳三大特有声腔体系,还有“七句半”“大筒筒”“二郎梭”“背娃娃”等一些具有浓郁本土特点、民间风味的彩腔小调。
和众多地方戏剧一样,滇剧的发展有过鼎盛时期,也曾面临困境。“进入21世纪后,滇剧日渐式微,一度没有年轻人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我们的传承也面临断代。”王润梅称。
为破解滇剧传承危局,2013年开始,云南省滇剧院与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联合招生,培养滇剧传承人。2020年,双方又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此同时,云南省滇剧院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舞台艺术的改革实验,创作《张桂梅》《忠诚》等一批时代新剧;整理移植改编《徐九经升官记》《狸猫换太子》《烂柯山下》等经典剧目;新编历史剧《滇海圆圆曲》等;经典再现《荷花配》《借亲配》《秦香莲》《穆柯寨》《白蛇传》等传统剧目。
此外,2024年,云南老年大学“云岭银教课堂”推广滇剧公开课,将滇剧表演引入校园文化艺术节,并计划2025年新学期开设滇剧唱腔、身段两门课程,让“奶奶”把滇剧唱给“孙孙”听。
在民间,也有众多传承人及机构在传承和创新发展滇剧。在昆明东郊的“滇剧窝子”牛街庄村,每周都有众多游客涌入滇戏博物馆看剧、学剧。为吸引更多年轻人,牛街庄民间滇戏(滇剧)第五代传承人张珂还开设滇剧新媒体账号、建立粉丝社群。